卜繁龙竭尽全力调动所有资源,以满足其对收藏的热爱,其热情程度令人咋舌。在收藏过程中,他既体验到了疲惫,也感受到了发现藏品的喜悦,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,引发人们对其背后故事的无限遐想。
当兵的收藏开端
卜繁龙服役长达十余年,期间他投身于钱币收藏的爱好。他以大头鞋换取钱币,其方式颇为特别。军旅生活虽艰辛且要求严格,他却对钱币情有独钟。在军旅生涯中,他累积了超过十万的藏品。这些钱币年代跨度大,从中国最早的货币到秦朝多样的钱币种类一应俱全。这反映出他敏锐的鉴赏力和对收藏的执着。此外,不同朝代的钱币承载着各自的历史文化,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。
卜繁龙在收藏秦半两钱方面颇为全面,这包括了一般性的秦半两钱,以及具有特殊意义的钱币,例如目前所知的最大秦半两钱。秦半两钱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占据着特殊位置。卜繁龙的藏品对于研究秦朝货币及其相关领域,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。
秦半两钱故事
秦半两钱币中现存最大的一枚,其得来过程颇具趣味。在从放羊老人手中购得此枚钱币时,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。卜繁龙最初报价50元,但老人因怀疑钱币真伪,仅愿以5元出售。最终,双方以10元的价格达成交易。这一过程揭示了民间收藏领域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,一方是对藏品价值有深刻理解的收藏家,另一方则是对此缺乏了解的普通民众。
他收藏了秦朝发行的“纪念币”,币面上印有太阳和月亮图案,其外形与秦半两钱相似,均为外圆内方。这些纪念币是为特定事件,如王后生日等而特别铸造,随后在民间流传开来,用以彰显王的恩泽。此类钱币不仅造型独特,更具有深远的意义,对于研究秦代的社会文化习俗具有重要价值。
一枚特殊钱币的鉴别
卜繁龙藏品中,一枚钱币曾令他感到困扰。钱币上的文字难以解读,含义不明。当北京专家目睹此钱币后,表达了强烈的收藏意愿,并要求卜繁龙报价。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钱币的罕见与价值。专家的重视程度,暗示了钱币可能蕴含着重大的考古或收藏价值。
专家的建议被他婉拒。卜繁龙对这枚古币情有独钟,即便对其上的文字一无所知,他也不愿将其出售。这一行为反映出他对收藏品的热爱并非源于金钱的诱惑,而是源自对收藏本身的纯粹兴趣。在收藏领域,这种心态实属难得。
母钱相关收藏
卜繁龙藏品中包括乾隆、顺治、咸丰及光绪年号的母钱。这些母钱因多种因素而极为罕见,例如,钱样仅作为送审报批的实物图样,一种钱币的钱样在理论上仅有一枚。雕母的制作过程要求严格,翻铸受到限制,而铸母部分也会被销毁。在古代钱币体系中,这些母钱遵循着严格的标准。
他尤为钟爱顺治通宝母钱,并对顺治皇帝的书法赞誉有加,认为其字体刚劲有力。这种对母钱的收藏态度,体现了他在钱币文化领域深入研究的决心,而远非仅仅追求稀有货币的简单行为。
红木收藏新宠
卜繁龙退伍后投身于红木收藏领域,这一爱好也成为了他新的兴趣所在。在众多红木品类中,他尤为偏爱黄花梨。他的办公桌上陈列着不同年代的笔筒,既有清中期的作品,也有他在90年代初亲自委托工匠手工雕刻的。这些收藏不仅体现了他对古董艺术价值的推崇,也彰显了他对自己藏品价值的认可。
收藏始于家庭影响
他的收藏热情,源自于祖父的熏陶。自幼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对收藏的浓厚兴趣。他不仅热衷于收藏,更乐于亲自动手制作物品。例如,他拥有一把由越南黄花梨纯手工雕刻的宫廷椅,这把椅子他已珍藏二十余年,从未坐过。在收藏的过程中,他获得了无尽的快乐与满足,而这些收藏品亦承载着他的诸多回忆与情感。
你是否曾因他人影响而培养出独特的兴趣爱好?欢迎点赞并转发本文,让我们共同探讨并收藏相关话题。